綜合法國信息臺和《人道報》消息,為期三天的社會福利房(HLM)第83屆大會10月5日在南特閉幕,生態轉型部長貝楚(Christophe Bechu)、海外領土事務部長維吉爾(Philippe Vigier),以及負責住房的部長級代表維爾格里埃特(Patrice Vergriete)列席大會。福利房管理機構呼吁政府在該領域更多的投入。
在法國,申請HLM并不是少數人的權利。根據住房社會聯盟(USH)的數據,二分之一的法國人現在或曾經居住在社會福利房中。目前,三分之一的法國家庭不是業主,但按照其收入水平有資格獲得社會住房,其中很多人礙于等待時間太長沒有申請HLM。在巴黎大區,80%的人口有資格獲得社會住房,但平均需要等待11年才能獲得。
住房已成為法國家庭預算中的第一大項目。根據記錄,在1980年代,法國家庭平均只需將其開支的13%投入到住房。2022年,巴黎人的租房花銷平均占收入的34.63%。雖然房地產領域占法國GDP的近22%,即超過5000億歐元,但國家在這一領域的努力水平與50年前的4%相比減少了一半,即不到所創造財富水平的2%。
在通貨膨脹、能源價格高企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法國家庭陷入進一步貧困:工資停滯不前,而租金和物價增長速度快于收入增長速度。人們不得不在取暖、吃飯和交房租之間做出選擇。根據房東聯盟的數據,欠租人數在一年內增加了10%。
根據住房社會聯盟的統計,截至2022年底,有242萬戶家庭等待分配社會住房,比2021年增加7%。多家組織報告稱,這一數字正在不斷增長,并且在2023年之后繼續增長。巴黎以外的地區也需要等待2-8年才能獲得社會住房。
2021年前任住房部長瓦貢(Emmanuelle Wargon)的目標是在兩年內建造25萬套新住房。但2021年和2022年只有不到18萬套社會住宅建成,維爾格里埃特承認“數量不夠”。
未來的前景也不樂觀。18%的社會住房屬于E、F或G級別的高能耗建筑,為了繼續合法出租必須改建。根據國土銀行(Banque des Territoires)9月底發布的一項前瞻性研究,社會住房機構由于翻修壓力和不斷增加的債務,在未來幾十年內將建造更少的住房,沒有能力同時進行翻修和新建設。HLM的建設預計繼續放緩,從2030年起穩定在每年平均66000套新住房。
社會福利房的另一個問題是流通性極低。數據顯示,在2022年,極小部分社會住房(7.9%)由于租戶遷出提供給新租戶。2022年有42.5萬個家庭搬入新住房或住戶騰出的住房,2021年為44.5萬戶。管理方表示:“新住戶數字正在下降,一方面由于新房供應減少,另一方面由于流通性降低?!?/span>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