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
2023年6月9日,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主辦、光明網和《社會保障評論》編輯部協辦的“共同富裕大家談”活動第三期在北京國二招賓館舉行,本次活動的主題是“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與共同富?!?。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方光華出席并致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國家發展改革委原黨組成員兼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宋曉梧,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騰訊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郭凱天,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楊瑞龍,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貝殼集團高級副總裁、黨委書記林濤,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教授何文炯等知名專家和實務界人士圍繞主題發言。會議上、下半場分別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副會長席恒主持。來自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的學者代表、騰訊公司和貝殼集團代表等參加了此次活動。
鄭功成在介紹本次活動背景時指出,“共同富裕大家談”是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在光明網等支持下創設的一個系列學術交流機制,旨在配合黨和政府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時代主題,邀請學界與經濟界等有影響的專業人士共同探求走向共同富裕的發展思路與實踐路徑,為最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做出應有的理論貢獻。他進而指出,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在全面提速,我們已經行進在走向共同富裕的大道上,而繼續做大財富蛋糕和合理分好財富蛋糕構成了走向共同富裕的前提條件與關鍵所在,民營企業承擔著更大的責任與使命。在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明確強調,黨中央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提出要引導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正確理解黨中央方針政策,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實現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本次活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舉行的,我們期望通過這次“大家談”,能夠為更好地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方針政策,為民營企業獲得更好、更大的發展并更為有效地助力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做出應有的貢獻。
方光華致辭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方光華代表全國工商聯對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和本質要求之一,大會同意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寫入黨章,更加凸顯了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意義。他還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企業快速發展,廣大民營企業發展后積極回饋社會,成為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助力共同富裕主要通過三條路徑:一是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二是將擴大就業作為促進共同富裕最直接的實踐路徑,充分發揮就業主渠道作用;三是充分發揮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積極投身各類公益事業。他表示,全國工商聯將繼續圍繞“兩個健康”主題,引導廣大民營經濟人士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縮小區域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促進共同富裕做貢獻。未來的工作將聚焦三個方面:一是堅持信任、團結、服務、引導、教育方針,一手抓鼓勵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導,組織民營企業積極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發揮民營經濟代表人士表率帶頭作用,聚焦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二是持續推進“百城萬企”民企高校攜手促就業行動和全國民營企業招聘月、金秋招聘月活動,發揮民營企業在穩就業、促增收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引導民營企業踴躍投身光彩事業和公益慈善事業,在促進共同富裕的偉大實踐中受教育、做貢獻。
郭凱天發言
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騰訊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郭凱天在題為“將高質量發展融入企業核心戰略”的發言中指出,作為一家數字科技公司,騰訊深入學習黨和國家關于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并將其融入到“CBS三位一體”的公司理念中。他還指出,科技創新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源動力,騰訊踐行高質量發展之道,就是重視創新投入,以科技創新為抓手,既提升自身發展,也助力行業與社會發展。他認為,科技創新之于騰訊,不僅促進了企業自身的高質量發展,而且進一步呼應了國家的數實融合戰略,助力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升級與中小微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他表示,在以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助力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騰訊在公益慈善、鄉村發展、基層醫療、養老、碳中和等領域積極探索,以科技向善為使命愿景,以技術驅動創造用戶價值和產業價值,創造財富助力經濟發展,同時也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戰略助力社會發展。他還強調,騰訊在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愈發深刻地認識到,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而是相互促進、彼此增益、共生發展的關系。在新發展格局中,民營企業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在產品與經營中融入社會維度與人文關懷,創造更多社會價值;同時以自身核心能力呼應高質量發展,找到最佳結合點,更好地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為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林濤發言
貝殼集團高級副總裁、黨委書記林濤在題為“以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貝殼實踐”的發言中指出,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是民營企業謀劃發展戰略方向的重要命題,他進而分享了貝殼企業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促進共同富裕的探索和體會。他認為,要立足行業,深刻理解居住與共同富裕的關系:其一,“住的好”是富裕的重要標志;其二,收入和財富是衡量國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標,居民尤其是中等收入群體最主要的財產就是住房;其三,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發展才能實現共同富裕,房地產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和“助推器”,也是解決共同富裕問題的關鍵鑰匙。他還指出,要立足企業高質量發展,為共同富裕貢獻力量。貝殼企業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行業發展和共同富裕主要聚焦于四個方面:一是推動行業正循環發展,解決財富積累過程中的“不真實”問題;二是促進行業科技創新,解決行業發展過程中的“效率不高”問題;三是搭建互聯網平臺,解決行業發展“不公平”問題;四是擔當企業社會責任,解決資源“不均衡”問題。他表示,立足未來,企業發展要不斷適應中國式現代化新要求。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動“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住有美居”轉變,貝殼主動升級“一體兩翼”戰略,自覺將公司發展與國家戰略方向緊密結合,發展新賽道、尋找新動能、形成新優勢,持續為人民、為社會、為國家創造價值。
劉永好發言(視頻)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題為“將產業發展與社會責任相結合”的發言(視頻)中指出,新希望是民營企業的一員,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使員工、家庭、客戶、合作伙伴都生活和發展得更美好,為建設更美好的社會貢獻力量。他表示,新希望一直堅持將產業發展和社會責任相結合,讓自身的發展融入到社會發展中,讓更多人受益。新希望不僅積極投身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行動當中,還利用自身的影響力搭建平臺、創新模式、號召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為推動共同富裕做出應有的貢獻。他還指出,近些年新希望通過產業投資、人才培訓、小微幫扶等多項舉措助力鄉村振興。為了助力解決鄉村振興中的人才問題,新希望不斷在農業人才培訓上進行探索,嘗試構建一套完整的鄉村振興人才培訓體系,先后發起的“十萬綠領新農人培訓計劃”、鄉村振興“村長班”項目均取得了很好的實踐效果和社會效益。他強調,新希望未來將繼續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過程中用產業投資發展帶動、以小微幫扶提升鄉村產業鏈薄弱環節、以人才培訓結合鄉村內生動力,以此來充分發揮作為龍頭農牧企業的自身優勢,為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做出應有的貢獻,體現出民營企業的責任和擔當。
宋曉梧發言
國家發展改革委原黨組成員兼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國社會保障學會顧問宋曉梧在題為“民營企業在實現共同富裕進程中的社會責任”的發言中指出,隨著社會和消費者對企業行為透明度和責任的期望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社會責任視為其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當下企業社會責任主要表現在環境、社會和治理三個方面。他表示,企業內部治理結構中的集體協商工資制度體現了企業對員工的社會責任。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探索工資集體協商機制,本世紀以來開展了行業、區域集體協商,這些都體現了企業對員工的社會責任,對于平衡勞動報酬和資本收益發揮了一定作用。但總體來看,我國目前勞動報酬和居民收入偏低、居民消費疲軟,對此要進一步研究如何在黨的統一領導下更好地平衡勞動報酬與資本收益之間的關系。他還指出,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與政策實施,我國企業的生態環境社會責任在一定程度上將成為企業的法定責任或必須強制完成的行政任務。在生態環境保護標準方面,對各種所有制企業應當一視同仁,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均應當承擔起生態環保的社會責任。他強調,目前我國第三次分配仍處于起步階段,缺乏稅收等對第三次分配加以引導和支持的政策手段。開征遺產稅和贈與稅,同時給予企業家辦慈善事業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的稅收優惠,建立有利于慈善組織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將會極大地提高民營企業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社會責任。
席恒主持會議下半場
楊瑞龍發言
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楊瑞龍在題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有助于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發言中指出,我國通過產權改革和價格改革兩條市場化改革路徑促成了數十年的經濟快速增長。但是在市場化改革取得偉大成就的同時,產生了令人擔憂的兩極分化現象。他認為,將兩極分化歸咎于市場經濟改革和民營經濟發展的觀點并不正確,規范化的市場經濟不會帶來兩極分化。兩極分化的根源在于市場經濟改革不夠深入,在于市場經濟中大量的行政性壟斷、城鄉分割的發展制度、要素市場改革的滯后、行政力量對市場的干預過度和干預不足、市場自身的不健全等問題扭曲了市場機制,進一步造成了資源錯配,最終帶來了分配不公和兩極分化。他強調,民營經濟在GDP創造、就業促進和稅收貢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共同富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他還指出,當前民營經濟發展存在一些問題,造成企業盈利水平下降、投資力量不強、長期貸款沒有動機、民營企業信心不足、幸福感不足等不良后果。未來應著力為民營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具體而言:一是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讓民營經濟“心安”;二是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促進公有制經濟和民營經濟平等競爭;三是創造規范的法治環境,有效保護民營經濟發展成果。
蔡繼明發言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在題為“關鍵是破除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理論障礙”的發言中指出,當下實現共同富裕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失業問題,民營企業是吸納就業人員的主體。他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的發展已經跨越了制度、政治、法律和政策障礙,當前質疑和否定民營經濟的言行仍然反復出現的原因是支撐民營經濟發展的理論基礎相對薄弱,傳統的剝削理論構成了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理論障礙,消除這一障礙必須重新認識剝削與私有制的關系。他認為,廣義價值論創新了價值和分配理論,并為保護私有財產、發展民營經濟提供了理論依據,強調非勞動要素同樣參與價值決定。他還指出,從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民營經濟的性質看、從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民營經濟的地位看以及從改革開放政策和民營企業家的政治傾向看,民營經濟同樣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礎。為了使民營企業家真正恢復信心,他提出四點建議:一是要破除傳統政治經濟學的思維定式,承認各種生產要素都參與價值創造,也承認非勞動要素按價值貢獻參與分配不等于剝削;二是要在社會輿論上為資本正名,準確解讀“遏制資本無序擴張”;三是嚴禁公檢法介入民營企業一般民事糾紛時濫用公權;四是賦予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在市場準入、融資、用地等方面同等的權益和地位。
何文炯發言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教授何文炯在題為“民營經濟助力共同富裕的浙江探索”的發言中指出,浙江省被確定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理由之一是,浙江省的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縮小得比較快,這一成績與民營經濟發展有密切的關系。他指出,浙江省民營經濟的發展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民營經濟為浙江走向共同富裕做出了重要貢獻:一是民營經濟通過增加全社會勞動就業并促進宏觀經濟增長,促進了人民群眾收入增加,尤其是農民收入增加和結構優化;二是民營經濟為國家貢獻了可觀的稅收,為國民收入再分配奠定了重要基礎,同時許多民營企業家熱情支持家鄉建設、積極參與扶貧濟困等慈善公益事業,促進了社會財富共享;三是民營經濟為社會成員個人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機會,勞動者技能提升、素質提高、收入增加,許多普通勞動者成長為受尊敬的專業技術人員和企業家。他強調,要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他提出三個方面的建議:一是堅持基本經濟制度,明確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給民營企業家們以穩定的預期,給他們吃“定心丸”,倡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創業創新致富的良好社會氛圍;二是建設服務型政府,改善營商環境,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同時克服各種困難,進一步擴大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三是引導先富帶后富,鼓勵民營企業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幫助勞動者提高勞動技能、建設和諧勞動關系、優化社會保險制度、健全政府對困難群眾幫扶的制度和工作機制、鼓勵民營企業家從事慈善活動。
鄭功成發言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在題為“促進共同富裕是新時代賦予民營企業的重要使命”的總結發言中指出,盡管當前對民營企業的認識仍然存在一些分歧,但無論從憲法法律規制出發,從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出發,還是實事求是地從客觀事實出發,都可以凝聚三個基本共識:一是民營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為國家發展與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二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需要民營企業大發展,因為共同富裕必須具備更加豐厚的物質基礎,而民營企業無疑是創造財富的重要力量;三是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企業發展的既定方針不會改變,追求的目標則是實現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他接著指出,新時代已經賦予民營企業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使命,而民營企業要承擔起有力促進共同富裕的重大使命就必須實現高質量發展,這種高質量發展應當具有四個基本特征:一是持續努力創造更多財富,為共同富裕奠定日益豐厚的物質基礎,并在這種追求中實現自身利益;二是不懈追求創新發展,成為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三是堅持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雙輪驅動,形塑出社會主義企業發展的新模式與新生態;四是注入中國元素,真正融入國家現代化全局與共同富裕大局。他表示,為了使民營企業更好地發揮促進共同富裕的作用,政府應從三個方面發力:一是要創造優良的營商環境,既要明確規則、劃出底線、設置好“紅綠燈”,又要清除一切對民營企業的歧視性政策,掃除一切妨礙不同市場主體平等競爭的體制機制障礙,以健全的法制確保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以服務型政府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有清晰、穩定的安全預期,進而增強信心、大膽發展;二是要鼓勵正當競爭,堅決消除市場領域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消除限制創新與發展的壟斷,同時也應當反對以反壟斷為由限制創新與發展,凡是通過創新贏得國內外市場的民營企業都值得政府鼓勵與支持;三是要引導高質量發展,樹立民營企業中的先進榜樣,總結優秀民營企業的經驗并及時推廣做法,引導民營企業與中國式現代化和共同富裕的目標追求相適應,創造出促進共同富裕的新型企業制度。他強調,發展民營經濟的當務之急是要消除一些認識誤區,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真正秉持“兩個毫不動搖”基本原則,全面落實好“三個沒有變”的方針政策,以法治的手段和榜樣的示范引領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本次活動是“共同富裕大家談”第3期,第1期主題為“破除對共同富裕的誤讀”,第2期主題為“鄉村振興與共同富?!?。根據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的年度工作方案,今后還將不定期舉行這樣的深度交流活動。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